2010/06/09

一個人在電影院

一直以來,祇會在電影院看電影.

第一次自己去電影院,是小學五年級,下午約了同學仔,記得爸爸還要陪我坐小巴從中環到銅鑼灣.在新都戲院外的行人天橋上,當我一見到班同學時,頭也不回奔走,丟下爸爸一個人在天橋另一邊,我們看的是金毛虎主演神鷹敢死隊,是買樓上超等票,但大家卻沒耐性看完整套電影就跑出戲院了.

自從愛上泡電影院後,總是一個人跨區去,星期日早場去京都戲院看星期日與西貝兒,去東城戲院一定不會上廁所,羅密歐與茱麗葉、沙漠梟雄這些經典荷里活電影最合適在老牌東方戲院,青春期最愛往銅鑼灣豪華戲院看歐洲電影,阿倫狄龍及蘭度布山卡,都在此認識!或者過對面馬路的樂聲戲院看兒童不宜的“露毛”片.

究竟為了看電影才去電影院,還是為了去電影院才看電影?獨坐長途巴士,跨海往九龍,到專放映二輪電影的麗宮,真的聞名不如見面;跑進影院內,當瞳孔收細,發覺銀幕如天邊般遠,一排排後座開始,行了很久,經過中座,銀幕愈來愈光亮,終找到前排座位了.

非常享受往外跑,逃學自然怕見到親人,很少在本區看電影,在中環有兩個選擇;娛樂及皇后,娛樂總是邵氏電影,皇后則多是嘉禾電影,對七十年代的我港產片不是首選.

往娛樂戲院看電影最怕踫見熟人,不是逃學,是罪惡感,在側門的售票處買了票後,連跑帶行穿過長長行人電梯才到二樓去,閃入暗黑的世界,看的多是李翰祥導演的風月片,對東方女性的審美角度受李導演影響很深.在娛樂戲院的大銀幕闊度剛好是狄娜臥在大軍閥床上的全身.後來去娛樂戲院不再偷偷摸摸了,香港國際電影節竟然選了她作大會堂以外另一放映場地.

其實我在很久以前,這時電影都是黑白分明,往電影院,就已經是一件令我非常盼望的事情.年紀小到不能一個人獨自上街去,一切都是待安排,而最期待去的,是離我家很近,由荷李活道往下走,穿過一條窄窄的石級就到的中央戲院.

等待的日子都是很漫長,唯有一聽見黃飛鴻,就等於要去中央了,看黃飛鴻電影是一家人的活動,中央的大堂特別大,總是人山人海,在等入場,黃飛鴻當然是功夫了得,五指可化成虎爪穿破桌子,永遠的奸人石堅,可以衰到拿水壺倒熱水當頭淋黃飛鴻,蒸氣在他頭頂透出,卻化成一道光柱,沿著遠處一閃動光點投射出來,凝聚成一團團的煙圈,一絲絲由觀眾口中噴出,眼睛沒離開閃動的銀幕半秒,長長煙灰落在前排男子的冷背心上,燃斷編織成一個洞,一個永不磨滅的回憶.

能與爸爸媽媽一起往中央看電影,不是逝去的日子,是一個祝福!

照@20100520
(另一版本在號外6月號)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