拍攝前原名不脫祙的女人,拍攝期間正是六四事件,公映後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、最佳女演員。
太多關於這部電影的映像在記憶系統,而聲音部份可是最為人遺忘的。
80年代香港電影裏演員說的對白,全都是後期在錄音室內,由配音員配上的。而不脫祙的人卻是現場收音,因此聲畫合一,原汁原味,在1989年可是先行者。
拍攝現場最緊張,張曼玉正激動到聲撕力揭連口唇都咬破之際,竟然出現一下貓兒叫春的聲音,大家真想殺了它。
("回望回憶"-11/7 & 17/7 電影資料館)
2010/06/09
一個人在電影院
一直以來,祇會在電影院看電影.
第一次自己去電影院,是小學五年級,下午約了同學仔,記得爸爸還要陪我坐小巴從中環到銅鑼灣.在新都戲院外的行人天橋上,當我一見到班同學時,頭也不回奔走,丟下爸爸一個人在天橋另一邊,我們看的是金毛虎主演神鷹敢死隊,是買樓上超等票,但大家卻沒耐性看完整套電影就跑出戲院了.
自從愛上泡電影院後,總是一個人跨區去,星期日早場去京都戲院看星期日與西貝兒,去東城戲院一定不會上廁所,羅密歐與茱麗葉、沙漠梟雄這些經典荷里活電影最合適在老牌東方戲院,青春期最愛往銅鑼灣豪華戲院看歐洲電影,阿倫狄龍及蘭度布山卡,都在此認識!或者過對面馬路的樂聲戲院看兒童不宜的“露毛”片.
究竟為了看電影才去電影院,還是為了去電影院才看電影?獨坐長途巴士,跨海往九龍,到專放映二輪電影的麗宮,真的聞名不如見面;跑進影院內,當瞳孔收細,發覺銀幕如天邊般遠,一排排後座開始,行了很久,經過中座,銀幕愈來愈光亮,終找到前排座位了.
非常享受往外跑,逃學自然怕見到親人,很少在本區看電影,在中環有兩個選擇;娛樂及皇后,娛樂總是邵氏電影,皇后則多是嘉禾電影,對七十年代的我港產片不是首選.
往娛樂戲院看電影最怕踫見熟人,不是逃學,是罪惡感,在側門的售票處買了票後,連跑帶行穿過長長行人電梯才到二樓去,閃入暗黑的世界,看的多是李翰祥導演的風月片,對東方女性的審美角度受李導演影響很深.在娛樂戲院的大銀幕闊度剛好是狄娜臥在大軍閥床上的全身.後來去娛樂戲院不再偷偷摸摸了,香港國際電影節竟然選了她作大會堂以外另一放映場地.
其實我在很久以前,這時電影都是黑白分明,往電影院,就已經是一件令我非常盼望的事情.年紀小到不能一個人獨自上街去,一切都是待安排,而最期待去的,是離我家很近,由荷李活道往下走,穿過一條窄窄的石級就到的中央戲院.
等待的日子都是很漫長,唯有一聽見黃飛鴻,就等於要去中央了,看黃飛鴻電影是一家人的活動,中央的大堂特別大,總是人山人海,在等入場,黃飛鴻當然是功夫了得,五指可化成虎爪穿破桌子,永遠的奸人石堅,可以衰到拿水壺倒熱水當頭淋黃飛鴻,蒸氣在他頭頂透出,卻化成一道光柱,沿著遠處一閃動光點投射出來,凝聚成一團團的煙圈,一絲絲由觀眾口中噴出,眼睛沒離開閃動的銀幕半秒,長長煙灰落在前排男子的冷背心上,燃斷編織成一個洞,一個永不磨滅的回憶.
能與爸爸媽媽一起往中央看電影,不是逝去的日子,是一個祝福!
照@20100520
(另一版本在號外6月號)
第一次自己去電影院,是小學五年級,下午約了同學仔,記得爸爸還要陪我坐小巴從中環到銅鑼灣.在新都戲院外的行人天橋上,當我一見到班同學時,頭也不回奔走,丟下爸爸一個人在天橋另一邊,我們看的是金毛虎主演神鷹敢死隊,是買樓上超等票,但大家卻沒耐性看完整套電影就跑出戲院了.
自從愛上泡電影院後,總是一個人跨區去,星期日早場去京都戲院看星期日與西貝兒,去東城戲院一定不會上廁所,羅密歐與茱麗葉、沙漠梟雄這些經典荷里活電影最合適在老牌東方戲院,青春期最愛往銅鑼灣豪華戲院看歐洲電影,阿倫狄龍及蘭度布山卡,都在此認識!或者過對面馬路的樂聲戲院看兒童不宜的“露毛”片.
究竟為了看電影才去電影院,還是為了去電影院才看電影?獨坐長途巴士,跨海往九龍,到專放映二輪電影的麗宮,真的聞名不如見面;跑進影院內,當瞳孔收細,發覺銀幕如天邊般遠,一排排後座開始,行了很久,經過中座,銀幕愈來愈光亮,終找到前排座位了.
非常享受往外跑,逃學自然怕見到親人,很少在本區看電影,在中環有兩個選擇;娛樂及皇后,娛樂總是邵氏電影,皇后則多是嘉禾電影,對七十年代的我港產片不是首選.
往娛樂戲院看電影最怕踫見熟人,不是逃學,是罪惡感,在側門的售票處買了票後,連跑帶行穿過長長行人電梯才到二樓去,閃入暗黑的世界,看的多是李翰祥導演的風月片,對東方女性的審美角度受李導演影響很深.在娛樂戲院的大銀幕闊度剛好是狄娜臥在大軍閥床上的全身.後來去娛樂戲院不再偷偷摸摸了,香港國際電影節竟然選了她作大會堂以外另一放映場地.
其實我在很久以前,這時電影都是黑白分明,往電影院,就已經是一件令我非常盼望的事情.年紀小到不能一個人獨自上街去,一切都是待安排,而最期待去的,是離我家很近,由荷李活道往下走,穿過一條窄窄的石級就到的中央戲院.
等待的日子都是很漫長,唯有一聽見黃飛鴻,就等於要去中央了,看黃飛鴻電影是一家人的活動,中央的大堂特別大,總是人山人海,在等入場,黃飛鴻當然是功夫了得,五指可化成虎爪穿破桌子,永遠的奸人石堅,可以衰到拿水壺倒熱水當頭淋黃飛鴻,蒸氣在他頭頂透出,卻化成一道光柱,沿著遠處一閃動光點投射出來,凝聚成一團團的煙圈,一絲絲由觀眾口中噴出,眼睛沒離開閃動的銀幕半秒,長長煙灰落在前排男子的冷背心上,燃斷編織成一個洞,一個永不磨滅的回憶.
能與爸爸媽媽一起往中央看電影,不是逝去的日子,是一個祝福!
照@20100520
(另一版本在號外6月號)
15th IFVA青少年組 評審分享
Hi,
你今年是第一年參加ifva, 是阿sir/miss 叫, 還是你自己報名的?
每年都有評審訴怨ifva是功課收集場, 其實很多出色的短片都是學生作品, 今天的習作可能是明日的經典, 怎可以看輕 ? 一個中學生能公開自己的功課, 已經是信心的表現. 從這兩年ifva青少年組作品的量及質, 已看到香港的中學在推行錄像教育的普及程度.
在觀看這些你們的作品時, 我會問你們的老師是担當一個怎樣的角色? 由出題目而至意念構思, 到整個製作過程, 他們在背後的參與性究竟有多大 ? 在引導學生同時, 又給你們多少空間去創作自己的故事呢?
作為一個ifva支持者, 欣賞青少年組的作品時, 不要期待得到什麼 ? 反而要問自己究竟可以做到什麼 ? 希望這是一個機會讓你們自己發聲, 使到大家能真正看到及聽到香港的新一代所思所想 !
照寫於20100107
你今年是第一年參加ifva, 是阿sir/miss 叫, 還是你自己報名的?
每年都有評審訴怨ifva是功課收集場, 其實很多出色的短片都是學生作品, 今天的習作可能是明日的經典, 怎可以看輕 ? 一個中學生能公開自己的功課, 已經是信心的表現. 從這兩年ifva青少年組作品的量及質, 已看到香港的中學在推行錄像教育的普及程度.
在觀看這些你們的作品時, 我會問你們的老師是担當一個怎樣的角色? 由出題目而至意念構思, 到整個製作過程, 他們在背後的參與性究竟有多大 ? 在引導學生同時, 又給你們多少空間去創作自己的故事呢?
作為一個ifva支持者, 欣賞青少年組的作品時, 不要期待得到什麼 ? 反而要問自己究竟可以做到什麼 ? 希望這是一個機會讓你們自己發聲, 使到大家能真正看到及聽到香港的新一代所思所想 !
照寫於20100107
2009/04/22
第十四屆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,青少年組評審會議紀錄(節錄)
陳榮照:我個人感性上很喜歡《活在當下》,年青人能拍出這樣的影片,我會很珍惜。它講到我們究竟活在一個怎樣的時代、現在的人的思想。作品本身很完整,導演很真心去拍攝他身邊的朋友,他很強調要在十八歲之前做這個紀錄,紀錄現在香港這一代的年青人。
《軀殼》很完整,也是說學生。我覺得它的故事很顛覆,表達他不想被校服束縛。我不介意技巧方面弱了點。好的是他不是跌死就算,是有昇華,我覺得是極富詩意。
《島》嘗試講一個故事,有很大的主題,帶有寓意,又嘗試玩很多技巧,但相比下來不夠完整,技術亦欠佳。《規矩。城市》也有同樣問題。
《薔薇》太完整,技術太好,他太懂得這種說故事的技巧,影像感很強。我相信他是明日之星。他懂得避重就輕,知道要怎樣剪接和發展整件事,最後如何處理片中三個人的關係、同性戀的心聲,表現很完整。
《夢由》有很多可貴的地方,它嘗試技巧地說故事,但整體上屬於中等。我初時不太喜歡《愛,讓你知道》,不過,經過上次討論後,我認同大家對它的看法,而且它的技巧很好,在鏡頭運用及劇本上是很完整,懂得如何收筆、如何去剪接。我第一次看時很討厭當中那些「咖哩啡」(群眾演員)戲,但今日重看才發覺那些「咖哩啡」戲是有意思,原來是用來推進故事,那些對白是很重要。聽完大家所說,我會想是否應該要讓一些位置給它呢!
《無題》是很奇特的片。我原先不考慮選它,覺得它隨意拍一堆東西,然後剪成一起就算。但愈看一次和討論一次,就愈對它加分。它的影像和音樂很統一,有些地方是觸動到內心。
《我回來了》屬於「中間」。以劇情片的角度看,我喜歡《我》甚於《愛,讓你知道》。《我》富孩子氣、很開心的,演員其實做得頗嬉戲,但感覺上主題比較接近他們的世界。
《蘇麗珍與胡彩藍》意念清晰,攝影、音樂、演員的運用很完整,用一首幾分鐘的歌說了一個故事出來,技術很精美,但那種精美是會在看的途中迷失。初選時其實有許多這類技術高卻看不到作者背後的「心」的作品,《蘇麗珍》是一個很好的代表,它連擺一個姿勢都很完整,兩位女孩在一起,就連心形都擺出來,全部的東西都是營造出來。
(20090314 香港藝術中心)
《軀殼》很完整,也是說學生。我覺得它的故事很顛覆,表達他不想被校服束縛。我不介意技巧方面弱了點。好的是他不是跌死就算,是有昇華,我覺得是極富詩意。
《島》嘗試講一個故事,有很大的主題,帶有寓意,又嘗試玩很多技巧,但相比下來不夠完整,技術亦欠佳。《規矩。城市》也有同樣問題。
《薔薇》太完整,技術太好,他太懂得這種說故事的技巧,影像感很強。我相信他是明日之星。他懂得避重就輕,知道要怎樣剪接和發展整件事,最後如何處理片中三個人的關係、同性戀的心聲,表現很完整。
《夢由》有很多可貴的地方,它嘗試技巧地說故事,但整體上屬於中等。我初時不太喜歡《愛,讓你知道》,不過,經過上次討論後,我認同大家對它的看法,而且它的技巧很好,在鏡頭運用及劇本上是很完整,懂得如何收筆、如何去剪接。我第一次看時很討厭當中那些「咖哩啡」(群眾演員)戲,但今日重看才發覺那些「咖哩啡」戲是有意思,原來是用來推進故事,那些對白是很重要。聽完大家所說,我會想是否應該要讓一些位置給它呢!
《無題》是很奇特的片。我原先不考慮選它,覺得它隨意拍一堆東西,然後剪成一起就算。但愈看一次和討論一次,就愈對它加分。它的影像和音樂很統一,有些地方是觸動到內心。
《我回來了》屬於「中間」。以劇情片的角度看,我喜歡《我》甚於《愛,讓你知道》。《我》富孩子氣、很開心的,演員其實做得頗嬉戲,但感覺上主題比較接近他們的世界。
《蘇麗珍與胡彩藍》意念清晰,攝影、音樂、演員的運用很完整,用一首幾分鐘的歌說了一個故事出來,技術很精美,但那種精美是會在看的途中迷失。初選時其實有許多這類技術高卻看不到作者背後的「心」的作品,《蘇麗珍》是一個很好的代表,它連擺一個姿勢都很完整,兩位女孩在一起,就連心形都擺出來,全部的東西都是營造出來。
(20090314 香港藝術中心)
2009/03/18
本周要看
星期二戲票有優惠,想去戲院,看電影:
保衛奇俠IMAX
冏男孩
愛失償
愛與痛的嫁期
驚世真言
聖訴(次選)
最後一部沒看.
星期四新片上畫,另一張名單:
禮儀師之奏鳴曲 Departures
讀愛 The Reader
與魔共舞Waltz With Bashir
怪人二十面相傳 K20
還有;本星期內盡看ifva.
保衛奇俠IMAX
冏男孩
愛失償
愛與痛的嫁期
驚世真言
聖訴(次選)
最後一部沒看.
星期四新片上畫,另一張名單:
禮儀師之奏鳴曲 Departures
讀愛 The Reader
與魔共舞Waltz With Bashir
怪人二十面相傳 K20
還有;本星期內盡看ifva.
2009/03/17
每周之選
每個星期出一張片目,準備去看的電影.
上周的名單是:
上周的名單是:
- 愛情故事 (江若琳演出愛情片)
- 愛到底 (台灣雜錦青春愛情+九把刀)
- 愛失償 (大陸愛情商業片)
- 保持愛你 (葉念琛愛情片)
- 奇幻逆緣 (導演+奇情故事)
- 愛與痛的嫁期 (風格)
- 陰容院在 (故事+題材)
- 貓咪咕咕 (題材)
- 聖訴 (演員+戲劇)
- 冏男孩 (題材-青春成長)
- 換命慌言 (導演)
- 浮生路 (演員)
- 驅.逐 (導演+題材)
- 救人七命 (題材) 己落畫!!!
想看原因是一半為交功課;為自己的創作做研究,另一半當然是純為看而已.
結果是;
- 軀.逐
- 奇幻逆緣
- 換命慌言
- 看見看不見
- 第十四ifva公開組入圍作品放映節目三
- 第十四ifva青少年組入圍作品放映(評審)
- 還有;蝙蝠俠IMAX
看的原因多一個;為工作,當然都是我喜歡的.
2009/01/30
潛
2009/01/10
2008/12/30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